人生看透千古绝句(人生最现实的句子)
《拟古十二首》其九
生者为过客,死者为归人。
天地一逆旅,同悲万古尘。
月兔空捣药,扶桑已成薪。
白骨寂无言,青松岂知春。
前後更叹息,浮荣安足珍?
应该是将进酒这首。李白的名句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就出自这部作品。作者用简洁的诗句表达了豁达的人生态度。至今仍能激励人看淡、放下。
李白苏轼,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两个人,他们分别代表了唐诗和宋词的巅峰。李白苏轼有着许多共同点,比如都是豪放派的诗人,都有过坎坷的经历,在仕途上都不得志。但是两人在临终前作的绝世诗,却风格迥异。
据专家分析推测,李白和苏轼分别去世于762年和1101年。而他们的辞世之作分别是《临路歌》以及《观潮》。这是两种风格不同的诗歌,甚至连格律和种类都不一样。李白的明显豪气冲天,而苏轼的则看透了人生百态,那么这两首诗,谁要更胜一筹呢?
临路歌 李白
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
馀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石袂。
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?
《临路歌》与李白一如既往的风格一样,张狂。
《观潮》 苏轼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这首《观潮》是苏轼晚年临终前写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首七言绝句,大致意思是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江潮都是人间绝景,如果没有去看过那么是会遗憾终身的。可如果去看了之后,就会发现,庐山烟雨最后只是庐山烟雨,浙江的潮水也不说是潮水而已。
一名乞丐的《绝命词》,应该是在饿死之前写成的。这首诗有很多说法,流传最广的版本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《随园诗话》
金陵太平门外,有乞丐薨于道,官往相验,怀中得诗一首,云:
赋性生来是野流,手持竹杖过通州
饭篮向晓迎残月,歌板临风唱晚秋
两脚踏翻尘世路,一肩担尽古今愁
而今不受嗟来食,村犬何须吠未休
方伯闵公闻之,掩埋其棺,并立碑以表之曰:'通州诗丐'之墓。
金陵太平门外,有一个乞丐死在路上,官府前往查验,在乞丐的怀中发现了一首诗。
读完感觉特别酷,不觉脑补出一名拿着拐,唱着歌,看淡生死,四海为家,天涯任我行的乞丐的形象。
绝命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,凡临终赋诗均可称为绝命诗。
一、示儿 (宋· 陆游)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二、垓下歌 (两汉·项羽)
力拔山兮气盖世。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骓不逝兮可奈何!虞兮虞兮奈若何
三、过零丁洋·(宋·文天祥)
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